形态描述
背鳍Ⅷ,Ⅰ-9;臀鳍Ⅱ-8;胸鳍13;腹鳍Ⅰ-5;尾鳍17。侧线鳞25。
体长73—94毫米。体长为体高3—3.1倍,为头长2.7—2.9倍。头大,吻短,头长为吻长4.3—4.8倍,为眼径3—3.4倍。眼大,眼间隔宽微隆起。口大。两颌齿细小,呈绒毛带状。犁骨与腭骨具绒毛齿。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。第一鳃弓上鳃耙细而密,鳃耙数6—7+15—17。体被弱栉鳞。背鳍2,互相分离。第一背鳍鳍棘弱,其起点距第二背鳍基底末较距吻端为近。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。胸鳍大,末端达臀鳍起点后。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。尾鳍浅凹形。体近桃红色,自吻端经眼径达鳃盖边缘,有一黑色纵带。在此带上方,有另一较细黑色纵带,自吻端沿眶上缘向后止于第二背鳍基底中央下方。 第一背鳍尖端黑色。在尾柄基部中央有一黑色圆斑点。
体长73—94毫米。体长为体高3—3.1倍,为头长2.7—2.9倍。头大,吻短,头长为吻长4.3—4.8倍,为眼径3—3.4倍。眼大,眼间隔宽微隆起。口大。两颌齿细小,呈绒毛带状。犁骨与腭骨具绒毛齿。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。第一鳃弓上鳃耙细而密,鳃耙数6—7+15—17。体被弱栉鳞。背鳍2,互相分离。第一背鳍鳍棘弱,其起点距第二背鳍基底末较距吻端为近。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。胸鳍大,末端达臀鳍起点后。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。尾鳍浅凹形。体近桃红色,自吻端经眼径达鳃盖边缘,有一黑色纵带。在此带上方,有另一较细黑色纵带,自吻端沿眶上缘向后止于第二背鳍基底中央下方。 第一背鳍尖端黑色。在尾柄基部中央有一黑色圆斑点。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